发布时间:2020-09-25 浏览量:次
|
所在学校:同济大学 (系):汽车系 (所): 电话:18341552266, 13916141614 E-Mail:wp004@wzu.edu.cn |
研究方向 |
动力机械及工程 |
基本介绍 |
1979.9-1986.7 浙江大学能源系内燃机专业本科生、硕士 1992.10-1993.10 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内燃机和航空动力装置研究所进修 1994.9-2000.6 上海交通大学在职博士生 2004.12-2005.6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1986.7-现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所 2020年9月起910023威尼斯客座教授 |
主要工作经历 |
长期从事车辆工程(汽车)和动力机械及工程(内燃机)专业的教学、科研和学生工作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:汽车发动机产品开发流程和方法;汽车发动机CAE技术和方法;整车动力总成优化匹配;整车及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及优化;汽车发动机增压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;流动过程(进排气系统和配气机构)优化;内燃机工作过程分析和优化;节能与排放控制;废气后处理技术(EGR、SCR);发动机零部件(新产品)开发和设计技术;试验和测试技术;代用燃料技术。 截止2020年9月,已培养(毕业)博士研究生14名,硕士生147名。目前为本科生、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课程5门,编著或参编的有《汽车内燃机原理》、《汽车内燃机试验技术》、《车用混合式发动机》、《德汉科技大词典》等7部著作,《汽油机混合气形成》、《内燃机增压》、《内燃机原理》、《发动机损伤》、《大批量生产的发动机的优化的开发流程》5部译著,完成国家、企业科研项目30多项,发表论文及主要学术报告300多篇,以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近20项。
|
获奖情况 |
"热力发动机(内燃机)专业专业设置、教学计划、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"获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优秀奖;"理工科专业课教育模式的改革"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;"加强专业课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"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;《汽车内燃机原理》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三等奖,华东地区高校出版社第四届优秀教材、学术著作二等奖,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,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十年重大成果奖,"整车动力总成综合性能评价体系构建、模拟计算和试验的协调以及在整车开发中的应用"获得2006年汽车行业科技成果(软成果)二等奖等10多项。【德汉科技大词典】获上海图书奖二等奖,【内燃机原理】获上海市精品课程,"涡轮增压器正向开发设计流程及零部件模块化开发技术"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,"基于增压器开发流程和CAE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助推地方产业发展"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等。 主要荣誉有上海市"新长征突击手"称号;上海市"育才奖";"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成就奖";中国内燃机学会"突出贡献奖";2015年、2017年度同济大学"我心目中的好导师"、"优秀班主任"、丹东市首届市级优秀专家、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10多项。 |
承担项目 |
主要来自于本专业的横向(企业)合作项目。 |
学术任职 |
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 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内燃机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内燃机学会基础件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内燃机标准委员会委员、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 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(上海)外聘技术顾问
|